策略/重點
|
工作
|
鼓勵學生參與校內校外的比賽及獎勵計劃,藉以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及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
|
篩選合適本校學生參加的比賽,提供資料並鼓勵同學參加;揀選出能夠配合課程內容的比賽於課堂上進行,例如:健康人生海報設計比賽、華服設計比賽…等等,學生既可參加比賽挑戰自己、廣闊視野闊,亦不會因而增加功課量影響學業,一舉兩得;定時更新學校網頁內學生的創作,以作鼓勵和供全校欣賞
|
透過多元學習經歷課加深學生對不同文化的認識及種族和諧的概念,提升學生對異國文化的尊重。
|
比較及評賞不同國家的藝術文化,例如:建築物,讓學生認識不同國家獨有的文化特色;教導學生從藝術學習文化融和,欣賞及尊重異國文化。
|
於策劃課後延展學習活動時,加入與中國及香港有關的元素,使學生對中國及香港的發展和現況有更深入及全面的了解。
|
為了加強學生認識對兩地藝術發展的新動態,在單元完結後,會向學生提供有關兩地藝術展覽或活動的資料,例如:香港故宮博物館最新展覽情況、公開比賽或工作坊,鼓勵同學自由參與;
並會介紹及鼓勵同學閱讀兩地出版的藝術書籍;
學生能於指定時間內完成參觀展覽及閱讀書籍,並完成填妥展覽記錄或閱讀表格,將會有額外分數。
|
透過價值觀教育及主題活動,提升學生對國家及社會的歸屬感,從而建立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
|
介紹香港及中國知名藝術家在兩地的重要性及對世界的影響力,例如:吳冠中,不但能夠豐富學生對中國藝術的認識,鞏固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和增加對國家的歸屬感。
|
學科因應同學學習的多樣性,設計適切的教學活動及校本教材,擬定分層課業,開辦課後拔尖保底課程。
|
就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設不同程度課業及評估方法,例如: 同一單元,同學可以因應自己的能力去選擇作品的尺寸,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投入課堂、愉快學習。
|
各科因應學生的特質及才能,建立人才庫,聘用專業導師訓練學生,發掘及培訓學生參與不同活動及比賽。
|
舉辦課後活動,聘用導師於課後繼續發掘學生的藝術天分及深化學生藝術潛能,例如氣球技巧班、黏土或繪畫興趣班;提名學生參與藝術文化大使選舉。
|
安排學生以不同模式參觀中山姊妹學校,與內地學生一同學習,體驗內地校園生活,加強彼此的交流及聯繫。
|
本科與交流組合作出版一本「兩地學生藝術作品集」,記錄疫情期間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展示他們的藝術才華;
透過出版作品集,讓學生們互相觀摩和欣賞兩地藝術文化,增進彼此的友誼外,還能在抗疫期間擴闊藝術視野,提升對藝術的學習興趣。
|
推行跨科組協作的專題研習,結合不同科目的知識及技能,指導學生搜集資料、多角度分析及實地考察訪問,探究有意義的研習議題。
|
中三級老師參與跨科組協作的專題研習,主題為國家安全教育帶領學生分組研習。
老師將會協助學生分組、分配工作並指導學生搜集資料給完成撰寫專題研習報告。
老師同時指導學生研習滙報的傳意技巧,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
老師利用客觀數據檢視學與教的成效,進而聚焦關鍵問題,擬定跟進方案,優化教學及評估範式,以評估回饋及促進教學。
|
高中科任老師通過發佈文憑試預測等級,讓學生掌握個人的學業水平,檢視學習策略,訂立新的學習目標,加強公開考試的表現。
|
根據學科的課程內容自然連繫並有機結合國家安全教育的元素,提升學生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加強守法意識,維護國家安全。通過全校參與,跨科協作,以課堂內外互相配合的形式,整體規劃國家安全教育的多元學習活動。
|
與中史科跨科協作: (班級待定)
主題: 中國傳統長衫的發展及特色或中國結婚裙褂的歷史及特色;
讓學生認識中國獨特的抽象圖案及其意思,例如蝙蝠造型圖案代表吉祥的象徵,經常用於建築、衣飾、碗筷等物件上,最後學生需要完成設計一件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現代男裝及女裝長衫/結婚裙褂。
目的是教導學生認識、保護及承傳中國獨有的傳統服飾是每位國民應有的責任。
|
老師積極參加有關國家安全教育的培訓課程,認識「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各科設計包含國家安全教育學習元素的課堂。
|
老師參與國家安全教育的培訓課程,增加對保護國家安全的認識;每個級別課程設計都包含國家安全教育學習元素的課堂,
例如:中四課題 - 「水墨畫初階」
課堂包括教導學生以中國傳統水墨繪畫中國獨有的熊貓,並配以繪畫竹林,目的是教導學生認識、保護中國稀有動物及承傳中國水墨畫是國民應有的責任,加強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
|
學與教促進組協調不同學科的閱讀計劃及閱讀活動,鼓勵科組舉辦跨學科閱讀活動,按學科性質設計具科本特色及質量兼備的閱讀課業及活動。
|
視覺藝術科將派出老師於下學期3月拍攝短片推介圖書,向全校推廣閱讀;
每年為圖書館添置藝術課外書和為視藝室圖書角添置藝術叢書;透過向學生介紹及分享新書,讓學生在課堂上或創作上得到更多參考資料作為支援,從而推廣課外閱讀。
|